光学领域当中球面镜片与非球面镜片其实并不是科学的概念,也没有标准的定义,而在一些比较专业的光学教材中,经常提到的透镜,通常是指两个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薄透镜,或者一个表面是球面,另一个表面是平面的薄透镜。
本文中提到的“非球面镜片”就是指透镜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都不是球面的一部分,通常这种透镜的表面都是十分复杂的曲面,有较高的设计和加工难度。
读书时我们都学过透镜(指球面透镜)的成像规律。当平行光穿过凸透镜时,光线会恰好会聚到凹透镜后的焦点上。当平行光穿过凹透镜,使光线会发散,且发散后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恰好汇聚到凹透镜前的焦点上。
像差是指受非近轴光的影响,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无法完美成像的现象,具体包括球差、彗差、色差、像场不平等。其中,球差与彗差是影响眼镜性能的主要因素。
当近轴光平行光入射后,会完美地交于一点,这个点称为该透镜的焦点。然而,当距离光轴比较远的非近轴光入射时,它们分别相交在了焦点的前后,无法会聚在同一个点上。
这就意味着当我们用球面透镜成像或矫正视力时,无法最终获得一个清晰的图像,无论怎么调整,图像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模糊,这便是球差。彗差与球差类似,同样是平行光入射球面透镜后无法完美会聚在一点的现象,不过这里的平行光指的是不与光轴平行的平行光,也就是斜着入射的平行光。
对于球面透镜而言,从不同位置射入透镜的平行光最终会聚到了不同的位置,离光轴较近的光线基本上可以会聚在一块较小的区域,几乎可以看作一个点,离光轴较远的光线则会聚在别处。
最后,穿过透镜的光线会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带有尖状突起的光斑,类似彗星的形状,“彗差”也因此而得名。
相机内的光学系统也是由一系列透镜组成,如果相机中选用的是球面镜,光路设计也存在缺陷的话,相机在拍摄时就会产生彗差现象。
好消息是,人们并不是拿这些像差没有办法,通过巧妙设计透镜前后两个表面的形状,就可以很好地调控光路,使大部分非近轴光线也能满足透镜的成像规律。
另外,采用光学性能更好的材料也有助于减小像差。
非球面镜可以减小球差
当下,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开拓,非球面镜片的成本已经降到很低,并且大有取代球面镜片之势,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有人佩戴球面眼镜了。
不过,像差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种类,而且减小不同像差的难度也不同,非球面镜也仅仅是在球差、彗差、畸变等低阶像差上有显著的削弱效果。然而,对于眼镜来说,这种修正已经绰绰有余了。
对于相机、显微镜、大型望远镜等专业的光学设备,仅仅使用非球面透镜可能依然无法满足需求,这是就需要一套精细的光学系统来修正像差。
光学系统其实就是一系列不同种类透镜的组合,通过增加透镜数量可以逐级地对非近轴光进行处理。